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 以党的初心和使命引领脱贫攻坚-15vip太阳集团官网

查看产业体系新闻 >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 以党的初心和使命引领脱贫攻坚

2018-10-18 来源:河南能源化工集团

《河南日报》10月17日刊发省委书记王国生署名文章《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 以党的初心和使命引领脱贫攻坚》,现予以转发。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在第5个全国扶贫日、第26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到来之际,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强烈地感受到党的初心和使命在热切召唤。当我们把习近平总书记向贫困发起总攻的号召与党的十九大精神贯通起来学习理解时,把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庄严承诺与新时代的坐标系对照起来谋划工作时,把中国方案与全球减贫事业对比起来思考问题时,对扶贫工作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世界意义,都有了一个更新的把握。

回看走过的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彰显了党长期执政的深远考量,唤起了我们持续以初心和使命赢得未来的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了解农村,不了解贫困地区,不了解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就不会真正了解中国,更不可能治理好中国;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矢志不渝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广大农民纷纷参加革命,坚定跟党走;抗日战争时期,党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广大农民全力支援抗战;解放战争中,党在解放区开展土改运动,让耕者有其田,广大农民与我们党同心协力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时期党的初心和使命在于,彻底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给农民指明翻身求解放争幸福的道路,让广大农民有饭吃、有衣穿,让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从而让我们党赢得了民心,赢得了执政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通过土地改革,几亿农民获得土地;通过走集体化道路,广大农民家里有田种、孩子有学上,一般年景能温饱,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一时期党的执政纲领,是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坚实基础,为党的长期执政打牢根基。

40年前,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启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释放出广大农民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从小岗村18户农民摁下手印拉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大幕, 到1982年我国启动“三西”专项扶贫计划;从1986年开始实行农村反贫困计划,到1994年启动“八七”扶贫攻坚,再到新世纪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扶贫的脚步铿锵有力、愈加坚实,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人民生活逐步富裕起来。这一时期党的执政目标得到充分体现,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形成并不断发展,我们党获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吹响向贫困发起总攻的进军号,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发自肺腑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念兹在兹、夙夜牵挂的扶贫情结,基于一以贯之、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基于对中国“三农”和贫困问题的深刻体验,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倾注大量心血,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扶贫工作由过去主要依靠政策带动、“大水漫灌”式扶贫向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精准滴灌”式扶贫的巨大转变,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这五年全国累计减贫6853万人,年均减贫1370万人,是1994年至2010年间年均减贫人数的两倍多,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到2017年末的3.1%。从河南来看,577.7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末的9.28%下降到2017年末的2.57%,5个国定贫困县、1个省定贫困县脱贫摘帽,5514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现在到农村调研,群众说起收入、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的变化,如数家珍。很多贫困户都发自内心地把习近平总书记像挂在家里,不少脱贫户门上贴着这样的对联,“搬新家感恩共产党,住新楼常念习主席”“天高山高难超党恩高,爹亲娘亲怎比组织亲”,这饱含着对党、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感恩之情。正因为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给群众带来了幸福,群众才发自内心地信任党、依赖党。

谁赢得了人民,谁就能赢得历史。纵观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进程,我们深刻体会到,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贫困问题,是关系我们党巩固执政基础的根本性问题,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我们党正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夺取了政权;我们国家正是有广大农民的默默奉献和巨大付出,才奠定了工业化、城镇化的坚实基础;我们正是依靠农业这个生存之本、衣食之源,才生生不息。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任何时候都不能抹去祖祖辈辈在我们身上打下的烙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唯有坚守初心和使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确保全面小康不落一人,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强大凝聚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让党的旗帜在人民心中永远高高飘扬。

远眺前行的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贯穿了全面小康和伟大复兴的梦想担当,点燃了我们不懈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奋斗激情

脱贫攻坚,一头连着贫困群众的热切期盼,一头连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集中总攻。当前我们已经非常接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描绘的“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触手可及,“临门一脚”就是消除绝对贫困。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全面小康的底线任务,是不能输也输不起的硬仗。我与驻村第一书记交流时,很多人都发自内心地说,赶上这一时代大主题,投身这场大战役,是人生中的一大幸事,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这样一个蕴含使命和荣光的时代任务,唯有尽锐出战、扎实行动、不懈奋斗。小康社会的目标越近,越要点燃不辱使命的奋斗激情;攻坚克难的任务越重,越要以拼命的精神发起冲锋。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必须打好打赢。今后3年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交汇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启动期,是脱贫攻坚的完成期,必须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既要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保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以脱贫攻坚的扎实成果为乡村振兴开局奠基;又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巩固和扩大脱贫成果,形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互支撑、有机衔接、协调融合的良性互动格局。

脱贫攻坚燃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激情,必须决战决胜。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我们党领导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目的就是让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可以说,脱贫攻坚让几千万群众摆脱绝对贫困、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物质基础、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从我省来看,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产业支撑不断强化,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加速迸发;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弱鸟先飞”,摆脱精神贫困,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拔掉“穷根”;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经受磨砺,进一步增强了宗旨意识、锤炼了扎实作风、提升了工作本领,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主动参与进来,各尽所能,积极作为,构筑了扶危济困的强大合力。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脱贫攻坚已成为新时代淬炼国家情怀和民族精神的大战场,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课堂,成为点燃新时代奋斗激情的大舞台。这一伟大实践,让我们前行的信心和决心无比坚定,只要每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就一定会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伟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巨轮一定能抵达光辉彼岸。

比较别人的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有益借鉴,坚定了我们以初心和使命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

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减贫人口占全球的70%以上,成为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新篇章,再次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把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13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贫困问题很了不起。7亿多人脱贫,这比美俄日德四国人口总和还多,仅十八大以来减贫的人数就相当于法国的总人口。脱贫攻坚堪称当前中国最庞大、最艰巨的系统性工程,是集全国之智、举全国之力来打的总体战。党中央一声令下,各地各部门百万名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奔赴基层一线,十八大以来全国累计选派驻村帮扶干部277.8万人,这是多大的人力投入。2013年至2017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2787亿元,年均增长22.7%,这是多大的资金投入。构建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等“八个体系”,这又是多大的政策投入。全面消灭贫困,是共产党人的铮铮誓言,环顾世界,很难找到一个对国家、对民族如此负责任的执政党,而这都源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源于对我们党强大动员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的自信。

在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大国解决贫困问题很了不起。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生产总值排名仍在70位左右,在这样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基础上,以相对有限的资源解决贫困问题,就面临着“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等诸多难题。我们党坚持从国情出发,既尽力而为,切实提高贫困人口的获得感,又量力而行,防止陷入“福利陷阱”,在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与时俱进调整扶贫战略和政策,避免了一些国家为迎合民众脱离实际导致减贫不可持续,或是因漠视贫困群体利益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困境,让中国扶贫事业始终展现出蓬勃生机。

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大国解决贫困问题很了不起。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差异巨大,贫有百样、困有千种,不同发展水平下的贫困问题都能找到,这就决定了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发展规律,确立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为拔除各类“穷根”开出了“药方”。我们坚持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实施好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易地搬迁脱贫一批,通过“挪穷窝”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把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点绿成金;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突出志智双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筑牢最后防线,体现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每个地方、不同层次都能从精准方略中找到脱贫攻坚的金钥匙,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执行能力和工作本领。当今世界,中国的“精准扶贫模式”无疑是最有说服力、最具吸引力、最值得学习借鉴的。很少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这么好地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既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也在为世界谋大同,有这样的眼界、这样的胸襟,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一定会为人类反贫困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脱贫攻坚这场战役,必将在我们党的发展史上留下鲜明印记,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留下鲜明印记。当前,距离2020年实现脱贫目标任务只有两年多时间,向中央和全省人民交卷的时间节点越来越近,脱贫攻坚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集中总攻阶段,面临的困难挑战依然巨大。全省还有221万农村贫困人口、3723个贫困村、47个贫困县,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全省上下必须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锤炼“四个意识”的大熔炉、转变工作作风的突破口、检验干部能力的新标杆、推进发展的好机遇,大力弘扬焦裕禄同志的“三股劲”,咬定总攻目标,在落实精准方略上再聚焦,在抓好根本之策上再突破,在攻克坚中之坚上再发力,在强化扶贫扶志上再引领,在落实统筹推进上再深入,在突出党建引领上再深化,以军令如山的敬畏之心,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忠诚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

网站地图